首頁

藝文脈絡

九歲少女闖星河──陳秋燕

九歲少女闖星河──陳秋燕

文‧張夢瑞

2006 9月

陳秋燕跨入影壇甚早,雖非偶像明星,卻常是一部好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演員。圖為民國74年3月,日本影星三船敏郎來台訪問時與陳秋燕合影。

「你從那些艱苦的日子走來,是怎樣莫可奈何的忍耐!而從前未曾給我的愛和關懷,今天在你帶淚的笑裡找來。誰說我的命運好像那油麻菜,只是你不知將它往那裡栽。就算我的命運好像那油麻菜,但是我知道了怎樣去愛……」

這首「油麻菜籽」是改編自小說家廖輝英同名作品的電影主題曲,由李宗盛譜曲填詞。《油》片由萬仁導演,演員包括蘇明明、陳秋燕、柯一正等人,陳秋燕演活了那位出身望族,卻嫁給浪蕩敗家子的女性;戲中她有怒剪夫衣的悍醋,有典當持家的堅毅,更有主宰家人命運的自信與權威。陳秋燕從年輕演到老年,角色拿捏得相當成功,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,此片為她贏得第21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。

陳秋燕出道甚早,1946年出生的她,還不懂立志,也不知道何謂「害怕」,就登上銀幕開始演戲了。她的爸爸田清是當時台語片的著名小生,自己還擁有「鐘聲劇團」。9歲,陳秋燕以「小燕」為藝名,演了第一部電影《雨夜花》,片中她飾演田清的女兒。雖然是首次演戲,陳秋燕一點也不怯場,自然的很,什麼名啊!利啊!從未放在心上,甚至酬勞也沒放在眼裡。演完一部又一部,反正爸爸不是投資的老闆就是男主角,她只負責演戲,其他一概不必操心。

原以為日子就這麼過下去,誰知道爸爸卻因為經營不善,背下了大筆的債務,全家陷入愁雲慘霧,拍片日漸增多的陳秋燕,遂成了家裡唯一經濟支柱。她就這樣一邊拍戲,一邊還債。對於過早踏入社會而失落的童年歲月,陳秋燕顯得十分無奈,每次提到此事,她都忍不住淚流滿面。陳秋燕很感慨地說:「沒有正常的童年,是我這輩子心中最大的怨嘆!這種心情無人能夠體會。」

初中畢業那年,正是台語片最輝煌的年代,已經是少女的陳秋燕,理所當然成了電影公司追逐的對象,她一部接一部的拍,沒有時間考慮升學這件事。事實上,陳秋燕書讀的還不錯,小學畢業她以優異的成績考進當時的北一女初中部。一女中管教甚嚴,那3年,她紮紮實實唸了一些書,還有幾位要好的同學,如今各有所成,仍是好朋友,有律師、法官、醫生,彼此見面仍像兒時一樣談笑。陳秋燕不否認,整個孩提時代,就數初中時候最有意義,她一輩子也忘不了。

陳秋燕前後演了近60部台語片,直到台語片沒落,她轉向電視發展。初期在中視,1971年加盟華視,那是華視閩南語電視劇的全盛時期,與她同時加盟的石峰、林月雲(侯佩岑的媽媽)、陳雲卿,日後都成了大明星。這個時期的陳秋燕,演了許多叫好叫座的閩南語電視劇,包括:《西螺七崁》、《嘉慶君與王得祿》、《鳳山虎》、《恩情深似海》、《湖邊春夢》等。

80年代,陳秋燕無意間演了一部國片《我踏浪而來》,成績不惡,緊接著就被拉入國片行列,拍了不少國片。除了得獎的《油麻菜籽》,她在陳坤厚導演的《結婚》還有《我爸爸不是賊》中,都有精彩的演出,至今讓觀眾懷念不已。

陳秋燕在華視最大的收獲,是認識了她的真命天子──李英,兩人結識於拍攝《媽祖傳》,李英是導演,陳秋燕主演,彼此有了初步認識。之後《西螺七崁》再度合作,情感更拉近了。朝夕相處,李英發現,陳秋燕是個很實在、不浮華的女孩,而她的孝心最為人稱讚。陳秋燕則認為,李英很老實,人又上進,又有家庭觀念,是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。兩人於1973年結為連理。

婚後,兩人相扶相持,十幾年前,陳秋燕放下明星的身段,成立獨立製片公司,李英自然成了公司的唯一導演。前幾年,夫妻聯手製作公視連續劇《寒夜》,為了全力協助愛妻,李英特地從華視提前退休,擔任該劇的導演,獲得了極大的成功。

真實生活中,陳秋燕具備溫柔賢淑的典型台灣婦女美德,平日相夫教子,從不因演戲破壞生活常軌。這一對夫唱婦隨的恩愛夫妻,不知羨煞多少藝人。